集团动态

备战开馆,中国课本博物馆准备好了   

2020-4-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023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中国课本博物馆在内的国内五千多家博物馆令行禁止,前所未有地一起闭馆。此次爆发的疫情,是危机,也是博物馆转型升级、自我激活的好时机。

      博物馆之于淄博,代表着这个城市的诗和远方。它是一个城市情怀承载的地方,是一个城市塑造文化灵魂的地方。中国课本博物馆一直用匠心来打造这张城市名片。自2016年9月10日开馆以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海外学子前来参观、体验。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进一步提高游客在中国课本博物馆的参观体验,疫情期间,中国课本博物馆苦练内功、蓄势待发,针对研学课程、馆内藏品等进行了全面升级。
      一本本怀旧的课本,填补了中国教科书历史馆藏的空白,也勾起人们对学生时代的回忆。中国课本博物馆开展的馆内藏品分类升级及展陈调改工作,涉及藏书3万余册,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针对东、西两厅进行调改。单独封装,更好地保留了藏品的完整性,按照学科、年代、出版社、展出区域进行精确划分,让藏书分类更具系统性,方便游客对书籍进行搜索。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将部分稀有藏品在游客中心进行公开展示,做到可触摸式阅读,方便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借阅、参考,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学术研究职能。
      在展陈方面,中国课本博物馆根据受众群体不同,也进行了科学性调改。针对中小学生,设置专区展示相应年级老课本,充分体现了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研学基地的优势。同时,讲解形式及路线也会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进行侧重性讲解,利用有限的时间,讲解受众最想要获取的知识点,真正做到“因人施讲”。
      博物馆是开放、多样化的教育平台,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有价值的育人财富,也是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因此,博物馆的课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优化研学课程体系,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和参观体验,中国课本博物馆细化市场,积极筹建了讲师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推出了不同的研学体验课程。从团队成员之间的创意碰撞、到一次次课件的制作和试讲,再到邀请专家教授的指导点评,中国课本博物馆贴合展馆特色,结合时下研学热潮中的新兴项目,开发出非遗、传统文化、科研、STEAM等各个系列课程,重新研发和升级了十大原创精品课程。
      印刷术、扎染、花草造纸、线装书,体验古法手工制造的乐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千字文、太公家教、民国课堂,学习国学精粹,让孩子们在研学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传承文明薪火;敬师礼,弘扬千年尊师传统;成长礼,引领孩子走向人生新起点。愈加丰富的研学课程,充分挖掘了中国课本博物馆的研学优势资源,孩子们参与其中,想必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研学氛围中,收获知识、启蒙心智、获得健全的人格,甚至温暖整个生命。
      此外,疫情期间,中国课本博物馆还积极推动了博物馆的“云参观”工作。通过VR技术,让大家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利用科技的力量游览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同时,中国课本博物馆还整合了现有的数字资源、激活了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紧跟时代潮流,重视短视频平台,通过深挖博物馆展陈及藏品特色,结合宅家观众的需求,定期更新内容,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更大的流量。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宣传、传承文化的重要机构,如何达到宣传、教育、推广的最大效果,是每一个博物馆人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今后,中国课本博物馆将继续积极探索,在不断丰富藏品、深挖藏品内涵、优化展陈布局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拉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全方位地展示博物馆的藏品风采,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