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三个方向

2019-11-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5016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集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形式,具有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文化产业园区也面临新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许多文化产业园区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为入驻企业和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些园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最新科技成果,培育动漫游戏、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3D打印、虚拟会展、艺术品网络交易等新型业态,开发文化科技融合衍生产品和服务,推动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生产力的提速换挡。
在移动互联的新时代,通过线上虚拟园区的开发运营,做好线下的实体园区,形成线下线上相互补充和促进之势,成为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重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O2O相结合的园区服务平台,其中包括信息咨询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投资融资平台和产权交易平台等,以降低园区入驻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集聚;二是开发园区自有的数字平台,或与门户网站合作设置虚拟园区板块,提升用户关注度,实现完美的互联网传播。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平台的建设,构建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也成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文化+”跨界融合
文化产业园区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也是推进“文化+”的基础性平台,许多知名的文化产业园区都是利用老建筑、老厂房、老街区改造而成的。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的产物,既让文化资源经由创意实现产品开发和传播,也赋予了制造业新的内容和价值。除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都开始重视“文化+”的跨界融合。在这种背景下,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要素或者借助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成为许多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更好地配合企业共同进行“文化+”跨界融合,是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运营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水平普遍提升,开始从政府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土地盈利模式向产业与服务运营模式转变。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小微企业集群转变。从单一的文化产业园区向文化科技园、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转变。有的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入股园区开发建设公司,组建精于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团队,既将政府意图贯彻到园区建设发展中,又能借助专业人才实施市场化运营。
文化企业由于轻资产运营的特点,普遍面临融资困境。有的文化产业园区与金融机构通过授信、融资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促进园区平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和建设;有的园区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无形资产评估与投融资服务。通过文化与金融的全面和深度合作,以改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积极构建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和运营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无形资产股权化、证券化的道路;依托互联网,采用授权代理、独立运营、联合运营等形式,推进园区文化企业综合运用专利、版权、商标等无形资产打造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园区走创新发展道路。

四、“产”“地”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一般要经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到文化产业园区,再到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最终到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融合的过程。随着城镇化发展,农业开始得到资本青睐,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利用周边的土地建设文化创意农业园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文化综合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将相关产业也发展起来。
除了城市之外,一些小城镇和乡村依托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园区化发展,为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基础。
文化产业园区与新兴科技、产业政策、历史文化、城市社区、城镇与乡村社会相交融,促进文化产业的空间聚合向价值聚合层面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相融合,是未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以及具有富民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各地依托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正在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园区协调发展格局。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也正在形成面向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
文化产业园区由封闭式的点状发展模式向带状辐射发展,在自身品牌形成的过程中,也不断注重社区功能的开发,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六、国际化发展
随着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一些园区通过引入国外企业、资本和人才,或举办国际性文化论坛,提升国际化元素和国际知名度;一些集聚区通过自贸区的文化产品政策以及在国外建设园区等方法,构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2017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上2015年的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及2013年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形成“1+3+7”共计11个自贸区格局。自由贸易区的扩展及建设推动着文化产业园区“走出去”的步伐,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具有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进一步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文化产业园获得更多资源,实现资金、教育、科技、人才、物流等要素的聚集。
2016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对于拓展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渠道,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海外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多样化合作、规模化建设阶段,有待于建设一批综合功能突出、市场化运作、平台型组织形式的高水平海外文化产业园区。

(来源: 文创前沿)

扫一扫,关注我们